前日赴武汉观测百年不遇日全食,近期正在作后期整理,于是借机也有必要将以前观看日月食以及其他天象的记忆打理一下。虽然时隔多年,但很多天象的触动还深深印在我脑中,宇宙的神奇让人类世界的纷争显得那么不足以道。宇宙之大,我只不过是小银河系中的一个双子星而已。那么还是按时间顺序来吧。
小时候,在家乡,高原小镇,天真的很透,夜真的很黑,我的眼睛也真的1.5。可惜就没好好利用,不是在家做作业看电视就是在外胡打乱闹。天空于我没啥特殊,况且夜的黑不敢孤独在外。想想那时候还是很爱看赵忠祥爷爷主持的《动物世界》的,那可比看天有意思多了,再不就是动画片《大白鲸》、《聪明的一休》之类的。言归正传。
直到小学高年级有一次,回姥姥家,从那些旧书箱里面翻出小舅舅的一本书,猛然改变了我对世界的看法。它叫《天体的演化》,科学出版社的。虽然那时候看不大懂,但还是很热衷的去啃,知道了太阳系各行星都是啥样儿。六年级《自然》课,有四季星图,那时候就拿着它去找北斗七星。那时每早上学天不亮的大半年,一路上,除了寂寞的路灯,都是看着斗转星移度过的。
后来终于升到了初中,知识面也开阔了许多,就时常跑到州图书馆去看书,第一次接触到《天文爱好者》杂志。在那个感情还没有发芽的年岁,这东西可是最能让人上瘾的了。于是拿着玩具小望远镜胡乱看天,但也没看出个什么名堂来,那时候第一爱好还是集邮。初三的时候在学校图书馆借到一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四季星座》,如那个获至宝啊。一有空就拿着书和手电,跑到家楼下,一个人满天地乱搜,不少星座的图景在心里慢慢浮现。可惜那时视力开始下降,3等一下的基本都很难看清了。从那时起就不再怕夜的黑了,什么魔鬼妖怪,来一个打一个。看天的时候,越黑越好,最恨的就是,楼房里不断亮起的灯光。有时候一个人在外边,一呆就是一两个小时,站得腿发麻都不知道。冬天照旧挨冻也乐在其中,毕竟能看到我自己的星座了:-)还有美丽的猎户。有时候藏在一个黑暗的拐角,路人走过,见我模样,如鼠兔窜。后来干脆把整本书字图不差的全部手抄下来,直到现在还能收益。话说手抄的概念父辈们很盛行,到如今,已渐渐远去。
初三下学期是天文观测的黄金年代,1997年的春天,日食和彗星相继而至。3月9日的漠河日全食是我第一次正式亲历的日食,虽说小时候似乎也看到过日偏食,水中倒影之类的,但具体还是无从考证了,这一次可是全程观看了日偏食。在家拿着X光片,天很晴,看到太阳被一点点吃掉,还是很激动的。后来海尔-波普彗星就来了,四月份阴雨不断,多少天看不到星空,把我急得,直到某天雨过天晴,傍晚彗星的荣耀在西边低空第一次跃出,本来模糊的躯体在我近视的眼睛里更加模糊。临近毕业,在她远走之前,我很想近距离一睹芳容。于是犹豫着向父亲提出购买天文望远镜的设想,父亲竟爽直的答应,在学习上,感谢父母一贯坚定的支持。结果就花了五百多元(那时候也不是多么轻松的事)从四川金都厂买了一架800×60的单筒折射。爸爸从邮局取回特快专递的那一刻,是我那些年中最欢喜的时刻之一。之后的夜晚,几乎都有此物陪伴。在40倍的目镜下,尽管彗星是没有看好(事实上也不好用这么大的倍数看^_^),但却是十足把月球给看了个遍。第一次亲眼体会环形山的美,哥白尼和第谷环形山的辐射纹,月海的辽阔,还有月牙时南边环形山群的壮观。那时有时间也有条件,是观天最频繁的时候。由于镜筒口径的限制,没法看清行星的靓容,但在夏日的夜晚看银河里繁多的星团还是相当享受的。这时候视力不是什么问题了,反正望远镜能调焦,又如童年般看到满天繁星,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了高中,去了兰州,空气污染,机会不多。所以理论学习就多了些,那时第一推动丛书开始火热,买了《时间简史》、《时间之箭》等,看得着迷,理解起来也真是难到家。不过记忆中还是有几次观天的机会的。1997年9月17日中秋夜,正好周末,计划好半夜起来看月全食,不料天雨至,一夜无果,抱憾而睡,后来看到《天文爱好者》上古铜色的月亮真是羡慕不已。
后来1999年11月18日狮子座流星雨,天文预测会有很壮观的景象,可事实差远了。我们做了周密的计划,那时候宿舍楼要锁门,没办法我们都是直接提着水壶抱着摊子穿着两层毛衣毛裤的去教室过夜的,为了“浪漫”,还要叫上几个女生起来一起看。半夜附中的操场上站满了人,天气还行,看到火流星滑过满场的尖叫,我心里还装模作样的许个愿。一边看,一边让同学帮忙记录流星的方位亮度。一晚上也就看到了几(十)颗,根本不是预测所说每小时上百颗的量级。不过还是很震撼,虽说之前也看过英仙座流星雨以及早年零零散散的一些,但狮子就是狮子,那火流星高速划过天际的感觉还是不同的,快得你都不敢眨眼,生怕错过。
2000年7月16日,是极佳的一次观天经历,月全食在前半夜出现。那时正值上大学前的暑假,悠闲的很。我拿着长筒望远镜,就去了下卡加村里,爷爷行动不便也看不见,奶奶就和我们一起去河滩,天空透视度很高。奶奶给我们讲述天狗吃月亮的看法,我给她解释其中的物理。这次真是看到古铜色的月亮了,好看得我发抖(其实还是乡村夜晚有点冷的缘故)。全过程看了个遍,心想是圆满了。那时候开始尝试天文摄影,不过条件不行。拿着理光XF-30D傻瓜相机,对着望远镜(去掉目镜)拍,对焦不行,不过还是记录下一些信息的。
上了大学,前两年入了伙,在天文学会看到不少新奇的事物,我的知识顿觉不够,一下子发现天文知识真的很广奥。在学会还教怎么磨制望远镜,不过后来时间紧也没亲手实施,有点遗憾。理科一号楼顶有个天文圆顶,不过北京天气不好,我只有两三次机会去里面观测,但却长见识不少。那时候里面配的是一台大概五十口径的施奈德,口径大了,还有赤道仪,找星星也只要程序输入。我竟然看到了土星的光环,还有木星的巨斑,还有很多遥远的星系,漂亮的。决心以后要自己买个好的。
到了2001年11月18日,狮子座流星雨王者归来。天文学会组织大家去昌平分校观测,尽管第二天早上要考试电子线路,但还是去熬夜了,后来考试泡了浓茶边喝边考,结果还不差。三辆车拉了近二百人去,不过大多还是一对对的去寻找浪漫的。我们从十二点多开始到三点,壮观的无法形容。那速度,左眼一个右眼一个,眼珠子到处转,记录用纸笔是不搭调的。有了99年经验,这次我早有准备,穿了三件毛衣,拿报纸铺地上一躺,用单放机的录音功能做记录,来一颗就录一段,时间方位亮度速度等。三个小时下来,看到五百多颗,仅火流星就看到数十颗,火烧着划过,照亮地面一片。北京11月天气很冷,零下十度,到最后冻得全身发抖,说话舌头都硬了(录音作证),起来后肩膀脖子疼的要命,不过想想收获也就soso了。当天天还是有云,有一阵云很多,不然的话还能看到更多。
时间一晃又到了2004年5月5日凌晨,我独自在未名湖畔,观看了又一次月全食。这次用上了数码相机照相,比起胶片傻瓜机要好多了,发图片纪念一下被偷去的索尼V1。后期制作了葫芦串像,月食后期因为天亮加上月亮太接近地平线,效果不好。后来有陆续看过一些月偏食,就不计了。
时间又一晃,就到了2008年。你问为啥时间越晃越快,人大了总要做点别的吧,不能老是看天吧,机会也就少了。8月1日,河西日全食,这是我上高中时就计划要看的,结果还是因为时间安排没有成行,只在北京。北京天气也不好,傍晚云量增多,加之我一睡过头,错过了少云的时机,无奈抱憾。云背后,只能感受感受光线的微弱变化。当时为此心情也不好,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老天赏赐给我们一次更好的机会,2009年7月22日。我的记忆也就到此结束,至于刚刚发生的故事,听我另行分解。
http://www.iishou.com 做链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