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保元的博客 http://bysun.org/blog

Kiss The Rain

最近喜欢钢琴的感觉又重新被唤起,在日本,似乎比国内有更多的机会聆听。露天音乐会上的表演、朋友们的小露身手、所住小屋附近时不时传出的练琴声、街道上众多的音乐教室和YAMAHA琴店、JICA国际里摆放钢琴的诱惑、iPhone上Apps的闲玩……无时不在挑动着我那脆弱的神经,让心底一阵一阵地荡漾……

不久前Apple Store里放出了巨毒:The Beatles的音乐专辑。可对于我来说,这才是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披头士,说起来可能难以置信吧。下载了几张专辑,好不容易完整的听完了一遍,还是决定从iPhone里删去了。还是音乐细胞对不上此类摇滚吧,始终难以引起共鸣。对于我那颗脆弱的心脏来说,还是听一些轻柔的歌曲比较适合,至少压力不会太大,可以释怀。

音乐的记忆不会模糊,比起中小学时背诵的那些课文要镌刻地更深刻一些。一直找不到五线谱的感觉,但并不影响那自下而上蹦出的乐感,远古人唱歌的时候也没有看什么五线谱吧,所以我们就原始一回。四五岁的时候,爸爸在无锡进修,带回来一个电子琴,那个琴陪伴着我长大,是玩具的一部分,虽说至今也没学会弹出什么像样的曲子,虽说现在弹琴也还只会用一两个指头……但不妨碍满足那悦心时之爽快的感觉。那个琴现在已经是仓库压箱底的东西了,已经记不清最后一次谈是在初中什么时候。下次回家的时候,想翻出来看看老朋友,为她拂去一层灰,她会看到我的微笑和怜惜~~

后来小学的时候又在兰州买了一只敦煌牌的口琴,又耍了一阵,比起琴要容易多了,我懂简谱就能吹个葫芦了,后来不看谱乱吹也挺好听,小小的,于是带着她游走天涯,从高中、到大学,远行意大利、东渡日本,一路陪伴着我直到现在,不舍抛弃,虽外表已陈迹斑斑。吹一首《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夕阳山外山……吹一首我们打从阿拉巴马来,还带着五弦琴……吹一首《同桌的你》,明天你是否会想起……烦恼的事都抛之云外,唯剩吹胡子拉撒,口干舌燥:-)

也许我的乐器训练也就到此为止了,其他什么小提琴什么吉他之类的无从提起。倒是我那些兄弟死党们个个有手艺,于是为其一群捧场也就要装作酷一些,装出个音乐专家的样子来,动辄大谈音乐背后的情感与意境,厮以为右脑比较发达,能体会出个什么盗梦空间出来。高中音乐欣赏课还写个什么《春江花月夜》的作文听后感,差点简直没写成科幻小说出来@o@

爸爸的才艺细胞倒是不少,吹笛子吹口琴都很不错,那时候搞文艺红红火火的,也许娶到妈妈也有此番功劳吧:-) 所以学好乐器是加分的必要手段之一,以后还要继续努力,争取让家里充满悦耳的噪音。

上了高中,可是音乐百花熏陶的真正起始,从此摆脱了只会唱红歌唱童歌唱电视歌曲的年代,从借朋友的磁带,到后来狂买盗版磁带,再到追几个漂亮的歌星,一切发生的那么自然而然。从一开始的孟庭苇、张信哲、齐秦、张雨生,到后来的羽泉、Beyond、无印良品,越听越多,文化极大丰富,情感极大波动……于是要听一些高深的歌曲,舒缓身心,克莱德曼、中国民乐、班得瑞Bandari等等,这些对于长期处于亚健康心理的我等人还是很有治疗效果的……之后又有国际化浪潮,英文的后街男孩、Westlife,日韩之Baby Vox、ZARD之类,听不懂只听旋律就已满足……后来合唱又将思绪漂移到古典、宗教、歌剧,Andrea Bocelli、帕瓦……不同的音乐作用不同,但总能在心中留出一片位置,收藏起它们,抹不散……直到最近,重新开始体味钢琴中蕴藏的魅力

粒子说弹钢琴时触碰琴键时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里包含了琴手的实力和感情,至少现在我还难以听出区别,不过以后会多留一份心。上次去北九州在小仓听到的油菜花之歌,有空我会整理翻译好放上来。有些歌,听不懂,但不影响彼此感情的交流,更别说那琴键击中心灵的音符了。听别人谈,很多时只是欣赏,而当在朋友身边亲自听他们弹自己拿手的曲目时,那透彻胸怀的感动就会不住的涌出,扑面而来,温暖着每一根神经。我会为朋友们发出由衷的赞美

晚上在嘀咕上偶尔听到《Kiss The Rain》,好熟悉啊,才知道了Yiruma(李闰岷)这位韩国牛人,不介绍了,还不知道的赶紧百度去,推荐去看看他的网站:http://www.yiruma.com 背景音乐让人很舍不得关掉网页。他的专辑:http://mp3.baidu.com/singerlist/Yiruma.html

听听《Kiss The Rain》:

音频片段:需要 Adobe Flash Player(9 或以上版本)播放音频片段。 点击这里下载最新版本。您需要开启浏览器的 JavaScript 支持。

以后的梦想是买一架YAMAHA钢琴,然后坐在琴边,看着老婆和孩子一起弹奏 p(^_^)q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