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保元的博客 http://bysun.org/blog

访虞福春教授[2001.10.20]

以下是八年前我写的一篇文章,前几日组织生活举办技物系历史知识竞赛,想起了以前做过的活动,整理资料时偶尔翻了出来,激动万分,以为再也找不到了,于是赶紧抄下来。01年秋季学期,我加入了爱心社护老组,那时参加了两个活动。一个是香山敬老院交流,一个就是护理老教授活动。香山那时候我们两周去一次,那时去的是那家正式的老人院,和现在去的马奶奶自己组织的家庭敬老院不同。周蜜是那时的组长,护理老教授是按照院系分组,每组护理一个老教授,基本都是安排自己所学专业相关院系的老师。虞福春先生当时是技物系退休的老教师,所以我也就有了与虞先生亲自交流的机会。

2001年10月20日早上,运动会开幕式结束后,我和肖云,张娜一起去了虞教授家。本来早就要去的,可是虞教授的儿子中秋节从美国回来团员,他家里一时间很忙,我们也就不便去打扰。

到了虞教授家,他的保姆热情的出来迎接了我们,我们紧张的心也就放松了些。他家的居住条件并不是太好,房子已经很旧了,听说明年就要搬了。虞教授85岁了,腿不好,现在只能在楼下的院子里活动活动了,听力下降的也很厉害,他说配了一个7000元的助听器也不起作用,因为听神经的分辨率已经不行了,他原来很喜欢听CD,可是现在不听了,因为那些音乐现在他听来就是一堆杂音!他指了指旁边的一个柜子,我们不约大惊,一柜子的CD,接着我们的感觉就是有些无奈和忧伤。

我们的话题开的并不顺利,虞教授听力不好,所以刚开始交流很困难,我们尽量说的大声一点,但最后他还是没有得到太多的信息,这是我们以后要解决的问题。接下来虞教授给我们讲他过去的经历,这样他讲我们听总比我们讲他听效果好一点。虞教授是福建人,4岁就来到了北京,北京四中毕业,考上了北大,1936年毕业,37年北京沦陷后去了美国,在美国发现了化学位移(世界公认发现三者之一)。解放后回国,与胡济民,朱光亚一起为技术物理系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听的很投机,他讲的也很高兴,毕竟有人能陪老人聊天也是很好的事,对老人的心情也是一种放松。

之后又聊他儿子的故事,从与虞教授的交谈之中可以看出他很为他儿子而骄傲,虽然说有着许许多多坎坷的经历,这也许是我们现在还不能理解的。

又聊了学习,虞教授告诉我们一定要把英语学好,还有应该要有重点的学,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还抨击现在的考试太简单,他听说有一个女生量子力学考了100分后说:“量子力学那么难的课也能考100分,不可思议”,他们上学时能及格就很不错了!虞教授是北大版《电动力学》的编写者。

当谈到现在的生活时,虞教授说他现在就是看看通俗小说比如《康熙传》等,还有就是玩玩电脑,音乐是听不了了。我们谈了很多,他问我们他的经历是不是很有意思,我们都点头,他说,他很想写一本回忆录,把这些历史都写出来,可是已经力不从心了,当年语文就没学好,现在脑子又不好使了,已经不可能写出来了,这是他最大的遗憾。

我们的谈话进行了一个多小时,临别时虞教授主动握手送我们,这一小小的动作使我感悟了许多。他说有人能陪他谈心很快乐,但说我们这样做也会影响学习,但我并不这样觉得,因为我们今天也收获了许多,懂得了许多。

当时爱心社护理老教授的活动,护理为次,毕竟我们能帮忙的太少太少。更重要的是去和老教授交流,让他们的生活不寂寞。在我们之前也有老社员参与护理虞先生,他在健在的时候是很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交流的。可自那次访谈之后,又有好几次,我们联系先生,了解到他的身体越来越差,不再适合见面了。后来不久就得知先生住进了医院,02年春节后我也去医院看望过,只是已经无法再交流。心里很难受,人老生病没有办法,只是盼望先生不要太疼痛难耐。后来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八宝山告别的时候,不想对那时的情景说太多了,那时候心里有无比失落的感觉。虞先生淡泊地度过了一生,没有多少荣誉,没有多少桂冠。然而,他给世界留下了丰富的科学财富,为核磁共振的应用作出了先驱贡献,为技物系的成长奋斗了大半生。他是我国杰出的物理学家,先生功德无量,我们作为技物系的后生,唯有继续努力奋斗,才不负先生的教诲。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